2011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将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 流、无私奉献”。这7句话28个字,概括得非常精辟、准确,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凸现了苏区精神中具有原创意义的特色和个性。在苏区精神上述主要内涵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争创一 流”和“无私奉献”,是苏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军民共同具有的伟大精神品格;而“求真务实”“一心为民”和“清正廉洁”,则特指苏区各级党员干部所具有的伟大精神品格。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游击时身上带有游击队作活动经费的金条。他负伤被打散后,乞讨度日,却完整保存着这笔经费,交给组织。
清正廉洁——苏区精神的品格
在全国广大苏区,党和苏维埃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勤于政务,一身正气,铸就了血浓于水、鱼水相依的党群关系。“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闹革命,诳走山路打灯笼。”这炙人口的山歌,就是当年苏区干部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为了使苏区干部廉政清明、克已奉公,苏维埃中央政府规定,“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消极怠工以及官僚主义的分子”,“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决不姑息”。为此,苏维埃中央政府还制定了许多法规法纪,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凡贪污腐败分子一经发现,立即予以严厉惩处。1934年4月至9月,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进行了检查审计后,在审计报告中宣布:“只有苏维埃是的真正真正廉洁政府”。可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是苏区精神的高尚品格。
在行军中发现红军战士严德胜丢掉破草鞋,便捡回连夜补好,悄悄地送回。严德胜知道后深深为总司令艰苦朴素和厉行节约的精神所感动。
艰苦奋斗——苏区精神的要义
苏区时期,处于战争年代,加上国民党经济封锁,物质生活异常艰苦。那时因严重缺粮,苏区人民以红薯、青菜充饥,节约粮食支援前线。布匹匮乏,衣着紧张,寒冬腊月,很多人身穿单衣。没有盐吃,只好吃硝盐。长时间吃不到肉食品,菜碗里看不到油花,更是常有之事。在瑞金工作的中央机关后方工作人员,成立了“节约总会”。大家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当时有句很响亮的口号“节约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的同志,斗争环境和斗争生活更为艰苦。但是艰苦难不倒共产党人,难不倒苏区军民。不管多么艰苦,苏区军民的革命意志不仅摧不垮,反而磨炼得更加坚强,时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争创一 流——苏区精神的特质
在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扩红运动、推销公债、拥军优属、粮食动员等各项工作中,广大苏区干部努力拼搏,开拓创新、模范带头,创造了“第1等的”,的受到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表彰。1934年1月27日,在二苏大会上热情洋溢地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1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同样,赣东北的同志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上战争联系起来,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二苏大会期间,还表彰了瑞金直属县,福建的上杭、长汀、永定等县,赣南的西江,湘赣边的茶陵、永新、吉安等县,湘鄂赣边的阳新县等,说那里的同志们都有进步的工作,“同样值得我们大家称赞。”在大会期间,还亲笔为兴国县题写“模范兴国”四字,予以褒奖,并号召全苏区干部要向兴国县学习,造成“几十个兴国县”,“几千个长冈乡”,作为我们“巩固的阵地。”
无私奉献——苏区精神的内核
在中央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广大军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了苏维埃,广大人民群众倾其所有,参军支前,积极支援红军和反“围剿”战争。苏区时期24万人口的瑞金,参加革命的就达11.3万,其中参加红军的4.9万,为革命捐躯的达5万余人。仅牺牲在长征途中的就达1.08万人。瑞金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17166人。为支援苏维埃革命和建设,瑞金人民当年购买了近78万元的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捐献了25万担谷子,妇女同志甚至把身上的金银饰也捐献给了苏维埃革命,总量达22万两,连同苏维埃银行瑞金支行的2600万元存款,全部一并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中央红军长征前夕,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在《红色中华》上发表了《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社论,号召苏区人民为保卫苏维埃面战。战区人民响应中央政府号召,扩大红军达8.6万人,征调挑夫5000余人,借谷84万担,筹款150余万元。中央苏区的人民倾其所有、支援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在全国是罕见的、震撼人心的。这种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方面。
1930年5月,在江西寻乌县城马蹄岗进行了知名的“寻乌调查”。
求真务实——苏区精神精髓
苏区精神中本质的东西是思想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概念和基本思想,是在中央苏区提出的,早在1929年红四军“七大”前夕,针对党和红军初创时期出现的重大原则问题争论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给林彪的信中就明确提出:“近日的问题(军委问题,但原则问题)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的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挣扎。”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同年12月,在古田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因此必须“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1930年6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更加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并批评某些同志的想法“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苏区时期提出的“思想路线”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为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践行这一思想路线,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发表了《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寻乌调查》等,开创了我党求真务实、注重调查研究的新风。因此,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驻地沙洲坝村没有井,村民饮水困难。1933年秋,带领红军战士挖了一口井,解决了村里的吃水问题。全国解放后,村民们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一心为民——苏区精神的本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著追求。这一理念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已明确。在根据地初创时期就提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在全苏二大总结中央苏区经验时,郑重提出:要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强调指出:“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在这里,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实际上已经阐述了执政为民的意思,这是我们党的文献中关于这个问题极早的明确表述。广大苏区党政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牢记党的这一执政宗旨,努力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受到全国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苏区人民发自内心称赞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1930年秋赣南、闽西共有党员约4.5万人,1933年秋发展到约13万人。图为1932年3月中共闽粤赣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坚定信念——苏区精神的灵魂
在中央苏区初创时期,由于共产对革命时局及林彪等人的悲观思潮,于1930年1月给林彪写了一封近八千字的党内通讯,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知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仅提出了红军初创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构想,而且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的预见和判断成为活生生的“星火燎原”的现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不仅坚定了中央苏区时期全党同志和全军将士的信念,而且对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种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品格,是苏区精神的,也是苏区精神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