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苏区时期形成的“苏区精神”的三大方面,我认为,不仅对于中国共产党,即对于整个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因为,这种精神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杜撰,而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对他们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所规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和共产党这一组织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在一段时期中,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苏区精神,相继培养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于是才有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可是有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偏离了这种精神,将“创造性精神”异化成“乌托邦”式的虚无主义;将“奉献精神”演变成个人的主观幻想,要让人民“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而又抛弃了“斗争精神”,形成极端个人崇拜,全党对“左”倾错误噤若寒蝉,不但无人敢说一个“不”字,而且充斥全党全民的竟是一片“万寿无疆”的迷信声浪。以至于造成了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这样的全局性大错误,直至演成“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民族的历史性大灾难。
直至历史进入八十年代,像遵义会议一样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以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党的路线才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前进的灯塔,一百年不能动摇,也不许动摇。
随着党的路线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苏区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体现了苏区精神。“改革开放”就是一种伟大的“创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就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而整个这条基本路线,就是党内斗争伟大而辉煌的胜利成果。是党内斗争中“刚”“柔”相结合的典范。在中央苏区,他就体现了那种“刚”性的“斗争精神”,在反“邓、毛、谢、古”中,在“左”倾的高压政策下,他甘冒被“开除党籍”的危险,忍受被罚去劳改的待遇,也不向“左”倾路线屈服,拒不承认所谓“路线错误”。英雄相惜,赞誉他是“毛派的头子”。在“文化大革命”前后,他却以“刚”、“柔”相济的斗争方式来对待的“左”倾错误。“文革”中,他不能硬顶毛而被迫承认犯有“走资派”的错误,虽被“打倒”,但却被“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在下放劳改中,他韬晦养志,一旦获得时机,立即请求工作。复出后,在1975年顶着“文革”恶浪,大刀阔斧地开展全面整顿工作,大有从根本上否定“文革”的趋势,并能顶着毛主席的压力,坚持不作肯定“文革”的总结,从而被毛令第三次打倒。待到他第三次复出,他,也只有他,才能批评和纠正晚年的严重错误,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党内斗争精神达到极高、非常境界的体现。也是对苏区精神全面而广大的继承和发扬。
现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遵循这条基本路线稳步前进,而对苏区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提出和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就是一种伟大“创造精神”的体现;他就任之初,就带领常委一班人到西柏坡参观学习,表示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响亮口号,温家宝亲自替农民工讨工资,替农民借贷做担保人。他们还亲身多次到贫困地区贫困的家庭去访问,嘘寒问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发扬“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伟大“奉献精神”。……
古语云:“投桃报李”。只有你的“真心实意”,才能换来彼的“真心实意”。而“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愚弄群众,换来的也只能是“虚情假意”和一片鼻嗤之声。人同此心,事同此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千万千万要引以为戒!
可见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笔伟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时间愈久,愈见她的常创常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代代薪火相传,不断将之发扬光大,让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愈益放射出新的光芒。